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法國行後記


法國的旅程雖已結束,但整個內容充滿了深度。或許是包含半官方考察的關係,看得點雖不多、非觀光景點,但知識學習與生活體驗部分收穫甚多。

此行最驚險的部分主要發生在轉機過程中,簡直可說是是非比尋常。沒碰過的、不該碰到的,全碰了!先是我第一天沒搭上轉飛巴黎的班機,行李也流浪好幾天。所幸靠臨危鎮定的處理,並硬著頭皮跳過三十幾位在轉機櫃台候補的旅客,直接請KLM協助,只晚了約40分鐘就到巴黎。但隨行的行李未跟上,這下又在行李報失櫃台折騰了好一陣子,讓同行團員與我一起在行程開始前就先洗了個心情三溫暖。



看到流落機場數日的行李,彷彿是老友重逢,心情很激動,連忙問它:「可安好!」


接著是,臨返台前一位團員在「老佛爺」百貨公司購物試衣服時,放在腳邊的背包瞬間消逝無蹤,護照、機票和紀錄的相機全都都不見,所幸錢包還在。坦白言,發生在文明的法國有點不太可思議,是因為外來移民人口紛雜的因素嗎?而接連的偶發事件,似乎也為最後一天返台時留下伏筆的狀況。

回程時返台當日,除了巴黎到阿姆斯特丹順利外,先是在Schiphol機場在花了近兩個小時的劃位;在登機處又延誤了近兩個小時;上飛機後,因飛機引擎問題在機上前後再枯坐四個小時,一下子說30分鐘後起飛,一下子又說1個半小時後起飛,前後困在飛或不飛的狀態下共近7個小時。
期間,預期長途飛行的「恐慌症」癥狀發作了起來,尤其是登上了飛機後,在密閉空間中,加上隨著一再宣佈維修靜候的跳票,以及在不奈與不確定的長時等待,機上人雖多又嘈雜熱鬧,但就覺得好孤單。終於還是引發情緒低落、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臉上發白,外加嚴重的盜汗狀況。而情緒低落時又特別容易想到一些感傷糾結的事,在打回家的電話聽到家人的聲音時,顧不得在大庭廣眾下而眼淚潰堤,但還是強忍住沒有嚎啕大哭。話後擦著殘餘的淚水時,引來一旁好心的女士問我怎麼了,一面擦著淚水直覺脫口說:“I miss my wife.”她露出有點不可不可思議但仍試著安慰我,接著拿起雜誌內頁中漫畫的笑臉讓我看,然後鼓勵我smile。

最後終究是無功而返,只得被迫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一晚。出關、重新確認機位、分發住宿卷,搭車到旅館登記已是當地深夜11點。一早7點從巴黎出發,前後花了近15個小時,幾乎還是停留原地。原本對荷蘭的好印象,在這次事件後全部否定。難怪當年於中南半島叱吒風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會敗於慌亂撤退到台灣的鄭成功。

出遊法國14天外送荷蘭一日遊,團員如是說;或半開玩笑說是我要有時有終而拖他們下水,我只有苦笑,因為我何嘗不想早點回到甜蜜溫暖的家。最慘的是丟包的團員,因是臨時護照,為免再入關的風險,只得留在機場過夜。當同行團員住在航空公司安排的單人套房時(此行最大也最舒服的住宿空間),他隔天坦然笑稱整個機場都是他的臥室,但隨之補了句:「只是半夜有點冷!」看了我,又調侃說:「陳老師,你看我比你慘!」我心想慘事就別比了。倒是他再冷靜的補述:「其實還是你比較慘,因為我雖在機場,但知道你們就隨行在旁;而你脫機時,根本無從掌握我們的行蹤,心情的焦慮一定更嚴重!」可愛的一位老師。



雖是此行住得最大也最舒服的客房,但再怎麼舒服也比不上家裡



翌日返程的班機,足足多等了它近24小時才起飛。望著窗外的它心裡嘀咕著,我的行李這次應該有隨行吧


撇開轉機過程的不完美,整體行程讓大家可以接受。比較不習慣的是,在後面幾天的巴黎行程,幾除一天外,全部是搭地鐵或巴士。走路、轉車、擠車、自己解決用餐、住與團費不成比例的飯店… ,團員們戲稱為「高級自助旅行團」。 只是同行還有文建會副主委與處長(他們自我調侃說很久沒有走這麼多路了),官員都試著適應了,一介草民的我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不過,幾天在巴黎搭地鐵培養的經驗,練就一身搭地鐵的功夫,下回可以考慮自助旅行來,只是大概再十年後吧!

行程外的自由行的好處是,可以隨性漫步於巴黎街頭,隨時捕捉驚豔;特別像是祭五藏廟這件事,拜同行曾旅法的團員帶領,巧克力、阿拉伯燉羊肉、牛肉河粉、溫州豬腸粉、豬腳… ,地頭與異國的美食算是有象徵性的吃到了。


阿拉伯燉羊肉


吃豬腳前的生蠔,拿生蠔當前菜有點奢侈,感謝馬老師



豬腳?內包鵝肝醬的絞肉捲



坦白講,法國這個國家的文化性格我蠻喜歡的,因為跟我的個性頗合的,「理性」與「平衡」,跟以往認為法國是浪漫的國度有很大的差別。
啟蒙運動發源地蒙發的理性,宗教信仰中拿「天平」的聖米歇爾… ,或許皆影響了她的文化性。
當然,還有光榮帶點驕傲的部分。也難怪,第一個民主革命在法國,1789 年;開理性思考之風的笛卡兒,法國人;第一位諾貝爾獎女性得主,法國的居禮夫人;第一座世界最高的建築物,艾菲爾鐵塔;收藏最多埃及文物的羅浮宮;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地,巴黎蒙馬特… 。

也因為「理性」與「平衡」的文化,處處可見法國人性喜辯論,甚至是高談闊論,往往說的比做的多,難怪國力稍遜美、英、德。但或許是其古點文化的薰陶與傳承,法國比其它國家就是讓人感覺較有文化氣習。舉凡從人、生活、飲食、設計…等,文化特質使得這些面向就是讓人感覺很優雅。就拿隨團協助的兩位法國友人,或是行程中導覽解說人員,連在街上不經意看到的人(當然要有起碼的吸引),從衣著、談吐(雖然我聽不懂)、舉止,反正就是優雅。

由於團員間都是一些學校老師,雖都第一次見面,但相處很愉快,正為愉快的行程也要有好的伙伴。只是我行事一向謹慎的人,出這趟國卻老出包。

得感謝小蘭建議帶leica這部相機,相素高可克服室內不需閃光燈的使用, 16:9 的入鏡可捕捉較佳的畫面,覺得拍了不少有感覺的好作品。另外,也因帶 notebook,每天即時整理當日的影像,並書寫感想上傳blog ,除與家人適時分享外,也讓這次的旅程印象充滿深刻,可說是幾次出國經驗中最能夠日後記憶猶新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