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Galleries Lafayette/老佛爺百貨公司

倘若辦公大樓象徵著男性身為生產者及工作者的角色,那麼1880年代美國發展出來的百貨公司,就是在工業秩序快速發展下形成的一處公共場所。在這裡,婦女充分地表現她們身為興盛的工業秩序中「炫耀式消費者」的經濟角色。這些新的消費場所被設計來「迷惑、取悅和誘惑消費者」。



這樣的空間特徵,往往包括一個大廳,環繞中庭的廊道,中庭頂端是自然採光或人工彩繪的玻璃屋頂,像是信仰消費的教堂紀念物。

在以往,宗教支配每個公民的生活,教堂是城市裏最令人滿足感官的社會集會場所。高聳的圓拱空間散播著焚香的氣味、祈禱聲與歌唱聲。今天,有著陽光閃耀中庭的購物中心,亦提供了相同的戲劇性公共場所。




而19世紀末葉發明的電梯運用,也讓百貨公司沒有道理不往高層興建

百貨公司在現代社會疏離的狀況下,某種程度則是提供了一處理想的社會公共空間。對推著嬰兒車的母親而言,百貨公司裏無障礙且有空調設備的環境,是少數可以掌控的公共空間之一。對老年人而言,購物中心可以驅走他們的寂寞,和朋友相聚,喝杯茶或咖啡,觀看往來人潮;同時,購物中心也是當代年齡區隔的社會中,少數能讓老人和年輕人相遇的公共空間。





而對年輕人而言,購物中心變成他們聚集、社交與尋求約會的場所。換言之,藉由百貨公司的洗禮,他們學會了物質主義的課程,塑造了他們的人性認同與社會的渴望。


此外,百貨公司就像是一個理想的「替代城市」,由於有個外殼保護著,百貨公司的室內世界沒有汽車橫行,沒有噪音廢氣,犯罪事件也比較少。百貨公司可說是接受傳統都市主義所衍生而來的空間圖像,它像是中世界山城地景的連續地標:防衛性的外牆、紀念性的門廳,以及有遮蔽的內部街道點綴著噴泉的廣場節點。




而在1960和1970年代,城市中的百貨公司也開始運用「商店街」的空間設計,讓交易運作的平面有個清楚的界定和方向。




事實上,「街景」的概念證明它是個視覺商業化大獲成功的手法,以往平凡的、家庭取向的百貨公司,現在已經轉化成為劇場式的遊樂場。 另一個都市設計上的錯置則是空間中庭;高層百貨公司逆轉了支配城市和街道形式的規則。它們往往將城市街區由外側翻轉為內向的設計,將多層的街道收攏進垂直的洞穴中,創造了一個幽靜花園與商業誘惑的人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