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從「文藝復興」學到了什麼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的使用會固定下來,主要是它便於描述中世紀(當時的歐洲已是基督教世界)與現代開端之間的過渡期,並試圖恢復古希臘的「人性」價值。

此外,它也有某種伴隨著科學的好奇心來探求歷史的正當理由,因為當時義大利的精英已察覺出一種「文化再生」的現象正在發生,使得古希臘和羅馬的偉大文學、哲學及藝術被重新創造出來。換言之,文藝復興這個詞的價值意義,在於它指出了古代美德、技術、知識與文化的再發現及利用。

是故,15世紀時期的義大利建築家Leon Battista Alberti便進一步指出:「文藝復興是對個人才華和力量的關注。」

建築史上的文藝復興,或許只是一種對古典主義形式和風格的復興。然而,文藝復興提倡的「人文主義」旨在探討人之所以為人之道,目標在於從封建制度的「非人本性」的理念中解放出人存在之本身,恢復本來之「人本性」。
「復興」,意味的是從神性的桎梏中解放出人性,不是在於形成一種新的霸權,亦非在於瓦解價值,而是對於人倫的再歌頌,重新彰顯出人的價值。
因為有了「科學的觀念」,有了「知識的普及」,人們可以好整以暇地重新審視自己如何做為人,何以做為人的理性思考。

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師不師、生不生…,跟原始之偏動物性的社會有何差異,最後就是以武力相向來解決問題。
或許可以這麼說,感性是人的天性,因此可以在私領域中率性,可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也可以「凡事只是好玩」。但理性的注入,是協助人學習並能夠尊重他人,進而維持一種「倫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