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美濃應該這樣玩

以往到美濃,就如同一般的觀光巡禮般,東門、敬字亭、客家文化館、母樹林、水圳,不然就是吃板條什麼的…等,但至少不會去像是民俗村之類的。這樣就是看到美濃的真了嗎?當然不是,只是如此即視為到美濃,去了幾次後就發現不知道要去玩什麼了。


因緣際會,以及教學研究的關係,接觸並認識了一些農家朋友,而有了以「農事文化」、「土地文化」的角度進一步深刻地見識到美濃。
以農事文化的角度體驗美濃,觀察到的是不同季節裡的不同作物,以及對應之田裡不同的農事活動。稻米的插秧和收割,蔬果的播種與採收。玉米、蕃薯、蘿蔔、冬瓜、高麗菜、南瓜、蔥、龍葵、黑豆…,不同種類的蔬果會有不同的景象。











也因為這樣的體驗才理解,玉米筍原來是為了要讓結實處中一根成長較早的玉米長得更好而提早採收的果實,特別在田間中採下後剝掉裹葉隨即咬下一口的那一刻,香甜中帶有土地的芬芳;或是,拔完蘿蔔後,親嘗青翠白玉甘甜般的果肉。好一場田園間的蔬果饗宴。









此外,農家的好客熱情更充分感受到,買條冬瓜與兩包米,外送栽種於自家旁菜園中的高麗菜及南瓜各一顆,三星蔥、龍葵各一大把。坊間有個傳聞,農夫通常會有兩塊地,面積大者是種來販售的,小者栽種的是自己食用。是故,能夠吃到與農夫一樣的蔬果,才是真正的福氣啦!















有了這樣的體驗建立,以後到美濃不再質問這回要玩什麼、看什麼了,也不再只是為了吃板條、客家菜才去。循著農作物的作息腳步,美濃將處處時時令人驚豔,將總有發現不完的新鮮事。















巧遇媒體封予「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先生,他應算是當今台灣農業界的「廖添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