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美濃應該這樣玩

以往到美濃,就如同一般的觀光巡禮般,東門、敬字亭、客家文化館、母樹林、水圳,不然就是吃板條什麼的…等,但至少不會去像是民俗村之類的。這樣就是看到美濃的真了嗎?當然不是,只是如此即視為到美濃,去了幾次後就發現不知道要去玩什麼了。


因緣際會,以及教學研究的關係,接觸並認識了一些農家朋友,而有了以「農事文化」、「土地文化」的角度進一步深刻地見識到美濃。
以農事文化的角度體驗美濃,觀察到的是不同季節裡的不同作物,以及對應之田裡不同的農事活動。稻米的插秧和收割,蔬果的播種與採收。玉米、蕃薯、蘿蔔、冬瓜、高麗菜、南瓜、蔥、龍葵、黑豆…,不同種類的蔬果會有不同的景象。











也因為這樣的體驗才理解,玉米筍原來是為了要讓結實處中一根成長較早的玉米長得更好而提早採收的果實,特別在田間中採下後剝掉裹葉隨即咬下一口的那一刻,香甜中帶有土地的芬芳;或是,拔完蘿蔔後,親嘗青翠白玉甘甜般的果肉。好一場田園間的蔬果饗宴。









此外,農家的好客熱情更充分感受到,買條冬瓜與兩包米,外送栽種於自家旁菜園中的高麗菜及南瓜各一顆,三星蔥、龍葵各一大把。坊間有個傳聞,農夫通常會有兩塊地,面積大者是種來販售的,小者栽種的是自己食用。是故,能夠吃到與農夫一樣的蔬果,才是真正的福氣啦!















有了這樣的體驗建立,以後到美濃不再質問這回要玩什麼、看什麼了,也不再只是為了吃板條、客家菜才去。循著農作物的作息腳步,美濃將處處時時令人驚豔,將總有發現不完的新鮮事。















巧遇媒體封予「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先生,他應算是當今台灣農業界的「廖添丁」!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滅頂家園/人命如螻蟻

11月23日在「地球公民會」觀看了《滅頂家園》,紀錄的是印度中部嘉生地原住民阿迪瓦西人的「路哈里亞家」與「納爾默達水壩」興建對抗的事件,可以延伸的觀點有很多,內容不贅述,想了解本片,可上這個網址:
http://zh.wildatheart.org.tw/archives/ei edrowned_outieaecdvd.html

先引述本片幾句我認為的經典:
「都市人只要有文件就可以生活,我們只有山。政府只會在紙上談兵說給我們地,我們能在紙上種田嗎?」
「在印度,只要藉貧窮之名就可以推動建設;貧窮是有利可圖的事業。」
聽了真的只有寒心

主人翁為印度中部嘉生地原住民阿迪瓦西人的路哈里亞家
一個只是想保有世代耕種維生的土地、宗族的維繫與生活延續的單純原住民家庭
在偉大政府一聲「蓋水壩、為進步」的令下,他們的一切皆化為烏有
抗爭,使得他們被貼上不願「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污名化」標籤
蓋水壩真的是完成大我嗎?還是富了少數已不能再富有的人?答案顯然

對路哈里亞而言,一個老實純樸、生來聽天由命的阿迪瓦西原住民
一個價值於土地的部落居民
因「納爾默達水壩」的興建,路哈里亞從開始的和善溝通,到後溝通無效、投訴無門,而成了視死如歸的「不合作主義」運動者;人善一定被人欺,因此要不斷地戰鬥
在這個事件中,技術官僚與工程專業一再以政治語言合理化、正當化蓋水壩的必要,但這種「必要之惡」真的是必要嗎?我懷疑

維持社會正義的法律,不但提供不了緩不濟急的保障,反而提供「滅頂」的合法性
維持社會治安的警察,非但不提供人生安全的保障,反而掄起警棍毆打手無寸鐵的弱勢者

從《滅頂家園》片中的情節對照現實社會
所謂民主社會中的法律,永遠保護不了弱勢者,永遠保護不了受害者;善意的溝通,招來的只是別人的猜忌與訕笑(當然,有些時候是牛牽到北京也還是牛的狀況);鼓吹集體價值的人,原來只是以此行集體暴力之實


人命如螻蟻
人肉鹹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