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燃燒熱情活著

什麼年紀做什麼事雖不盡然,但經典的事物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則會有不一樣的觀感,就像再看「辛德勒的名單」。 之前主要是因媒體的討論而去觀賞,還有那時候對連恩尼遜的演技感興趣。
不是猶太人,無法真正體會猶太人在二次大戰期間遭納粹殺害的痛苦經驗。當下死於槍桿下,倒也算快事,但驚惶未知地活著,永遠得要煎熬面對明天還是否能見到太陽的恐懼。
戰爭,引發人性絕對的惡,但或許也有機會夾雜著善。即使是些微的善,都將能夠給絕處者一絲活的希望。
活著,不是去憂慮著明天的未然,如何燃著熱情把握著活的當下,才不失活著的意義與價值。
片中帶出情緒的,倒不是那些寫實般槍決猶太人的鏡頭,而是片末述及德軍敗降,辛德勒宣佈戰爭結束並與其工廠猶太員工珍重道別的場景。一雙雙原本煎熬未知明日的無神眼睛,轉變為燃起重生希望的一盞盞被點亮的明燈。看著看著而淚流滿面,流淚不全然是哀傷,流淚也可以是因感動而自然流下。